挖墓式考古真的合适吗(考古挖墓缺德吗)

程咬金墓被考古学家挖掘,墓中出现一石头揭开程咬金的真实身份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挖墓式考古真的合适吗,以及为什么中国不建议挖墓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伍子胥挖墓鞭尸是不是太过分了为什么那么怨毒
  2. 挖墓式考古真的合适吗
  3. 为什么说定陵挖掘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4. 秦始皇陵为什么一直没有打开,打开以后对目前的中国会有什么帮助吗

伍子胥挖墓鞭尸是不是太过分了为什么那么怨毒

伍子胥为报仇解恨带兵回乡找平王尸体,那里也找不到,最后一老人说在池塘底下。伍子胥叫人把水放干挖墓寻得平王尸体,用钢鞭痛打!打得平王坐起来又跪下,最后打成肉泥方休。

挖墓式考古真的合适吗

首先,这个问题问的就不太合适,啥叫“挖墓式考古”?

可以说,不仅在中国,即便在全世界,也并没有一门考古叫“挖墓式考古”,考古工作的对象中,墓葬只是一部分而已,所以不要臆造词汇。

你想问的,其实是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考古发掘古代墓葬是否合适?

至于发掘古墓是不是合适,得从这么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不是必须发掘古墓?

当然不是必须,任何一个考古工作者,都不愿意去主动发掘。因为众所周知,古代墓葬距离我们时代已久,几百、几千年来,墓葬内部的空气、湿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打开墓葬,这个稳定就会被打破,容易导致有机质文物迅速朽坏。这方面的教训非常多,比如说当年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刚进入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有汉代的藕片!可是很快,就腐朽成灰。

除此之外,考古工作者发掘墓葬,不是说东西取出来就OK了。接下来的任务更复杂,得修复文物、拍照、绘图、撰写考古报告,并且把报告公布于众,这一套都弄完,才算是初步结束了。这些工作耗神、耗钱,而且是普通人不关注的。

有人问了,既然如此,你们干嘛要去挖呢?

实在是不挖不行啊。

批评考古挖墓的人,大概都不了解现在中国考古的基本原则——非主动发掘。

换句话说,遗址、墓葬没有危险时,是不能去发掘的。

什么时候能够发掘呢?只有当遗址、墓葬所在地面临修桥、修路、盖房,或者被盗掘时,才允许考古工作者去发掘。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考古学家总是跟着盗墓贼走。

在实际当中,某些开发商总是不顾法律,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肆意破坏古代的墓葬、遗址。随便一搜就有很多,这里列举几个:

除了野蛮施工,盗墓行为的破坏也很大。

有些人并不了解考古,也不了解盗墓,全部的知识来源于盗墓题材小说、电影,以为“盗亦有道”。事实上,盗墓贼在盗掘遗址、墓葬时是根本无道的。他们往往用雷管炸药来开洞,进入之后兜底拿文物,这些被盗的文物往往流入黑市,最后流向海外。

举个例子:

这是一套西周铜编钟,名叫晋侯苏钟,来自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第七代晋侯稣的墓中。一套共16件,现在2件在山西博物院,还有14件在上海博物馆。

为何分居两地,因为这座墓被盗墓贼盗了,盗墓贼拿走了14件,被村民发现之后仓促逃跑,遗落了2件。后来被盗走的14件流失海外,再后来,上海博物馆花800万,将它们买回。

晋侯苏钟是幸运的,被盗之后还能找回,更多的国宝是找不回来了。

野蛮施工、盗墓,对于墓葬、遗址、文物的破坏都是极为严重的,不考古,能行吗?

第二,考古发掘是否尊重墓主人?

题主问了,考古发掘有没有征求墓主人的意见?这个问题就有点搞笑了,想征求也没法儿征求,是不是?难道要去招魂?

不开玩笑了,考古发掘墓葬,的确涉及到伦理问题。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来讲,考古发掘难免会打扰墓主人的安宁,这也没什么好隐晦的。

但是,前面已经讲的很清楚了,现在已经是非主动发掘,如果考古不做,好,那就让挖掘机、盗墓贼、雷管来做吧。有人说至少盗墓尊重墓主人,我就呵呵了,什么撬嘴、扒衣找宝贝我就不说了,来看:

考古发掘,处理古人的遗骸,还会本着科学研究的目的,以尊重的心态来面对,对于那些有特殊价值的遗骨,供研究、教学使用(觉得这个违背伦理的,那干脆以后让医学院也别做人体解剖了,大家都回到望闻问切、号脉诊病得了),普通的遗骸,有时也会重新找地方埋葬。

最后还想说一点,相信不少人都去过历史博物馆,那里面大量的文物都是考古发掘所得。如果说自己欣赏了文物,回来又骂考古,那可真是提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了。

用心回答问题,欢迎关注与点赞~

为什么说定陵挖掘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定陵即明朝万历皇帝与两位皇后的同葬陵墓,由于定陵的考古挖掘时间比较早,当时的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理念都相对落后,故而对出土的文物没有形成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且在后来的特殊时期,万历皇帝与两位皇后的遗骨还惨遭焚尽。因而定陵的开挖成为我国考古界一个深刻的回忆与极大的损失。

定陵的开挖

我国建国以后便对于古代帝王陵墓采取了严格管控的制度,并且决定不再主动挖掘考古帝王陵墓,1956年,当众多学者提出开挖定陵时也是引起不小的轰动。经过两年的开挖,定陵主体墓室于1958年被打开,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尸体已经腐烂,但骨架保存完好,且头发软而有光,墓室中的陪葬珍宝无数,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在陵墓开挖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孝端皇后尸体下铺了一床织金缎被,再往下发现了镶缀着100枚“消灾延寿”金钱的褥垫,万历皇帝的被褥上则镶缀着17枚“吉祥如意”金钱。开棺时万历皇帝是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刺绣衮服,腰系龙纹玉带,下穿黄素绫裤,足蹬红素缎高绣靴;孝端皇后则头戴黑纱尖棕帽,覆饰金簪,上穿绣龙方补黄绸夹衣,下穿黄色缠枝莲花缎夹裤,足蹬黄缎鞋,腰系绣云龙纹长裙。

定陵地下宫殿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金器、银器、玉器、珠宝出土时虽已隔世300余年,但任旧光泽熠熠,其中皇帝、皇后的金冠精美绝伦,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

万历皇帝棺椁中的盒子里出土了一樽“金丝翼善冠”,是以金丝编织出二龙戏珠图案,质地均匀平滑,形象栩栩如生,整个皇冠无一丝线接头外露,技艺相当精湛。皇后棺椁中的“六龙三凤冠”由金丝编织成龙,再由翠鸟羽毛粘贴成凤,再由128块红、蓝宝石和5400余颗珍珠缀编鲜花、祥云加以点缀,珠光宝气,闪闪夺目,极其奢华。

衮服龙袍一般用于皇家祭祀和大型典礼。出土的万历皇帝“缂丝十二章衮服”的底纹上映有各类文字图案,如“寿”字、蝙蝠等,正反两面以及两袖由缂丝制作12条盘龙,每条龙周边均饰有吉祥图案,最为繁复的十二章图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象征大明王朝千秋万世,也象征万历皇帝文武兼备。

孝靖皇后棺内出土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亦采用升龙、行龙左右盘绕的图绘手法,龙旁以云水装饰,端庄且威严。与皇帝衮服不同,皇后衣着体现母仪天下之意,前后襟与两袖绣图为100个童子,姿态各异。周围以各类花卉与金银装饰,取“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之意。

文物保护的失败

虽然定陵出土了大量文物珍宝,但因为保护措施的落后,开挖人员经验欠缺,大量文物氧化严重,仅仅向世人展示了几个小时的风采便失去原来的面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且由于出土文物数量大,出土之后的保护和抢救力度不够,大多文物被凌乱的摆放在露天的院子里和研究所的简陋库房里,一放就是两三年。

上面说到的皇冠、凤冠、衮服等珍贵国宝在出土后,由于氧化,逐渐失去光泽,已不复出土时的风采;由于袍服的材质娇贵,当时考古人员处理袍服时却用软化剂涂抹在衣物上,故而这些袍服几个月后又黑又硬,加之文物研究所的库房简陋,四面漏风,这些袍服出土后不久便成为了碎片,现在我们在定陵博物馆所能看见的完整衮服龙袍其实是复刻的。

万历皇帝的棺材由金丝兰木打造,本来就是文物,而在开挖时,当时的理念并未将此当做文物对待,被暴力拆开后当做垃圾扔至山沟中,当文物工作者反应过来时,回山里寻找却已不见踪迹,很可能被村民捡回家做了柴火或者家具。现在陈列于定陵地宫的棺材也是后期由水泥重建的。1966年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定陵被称为“牛鬼蛇神”遭到批斗,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皆被焚毁,这使得吴晗本欲研究万历皇帝生前是否吸食大麻的项目破产。

历史意义

定陵的开挖带来的文物损坏是考古界和历史界的一大悲剧,但对于历史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意义。万历皇帝是出了名的二十余年不上朝而饱受诟病,在史料中万历皇帝主要是由立储问题引起,但经过定陵的挖掘,专家发现了万历皇帝患有严重腿疾,这也为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找到了另一个方向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万历皇帝的陵墓中只有两樽皇后同葬,左右两侧的配殿空空如也,并未葬入万历皇帝的爱妃郑贵妃,这与《明史》中百官阻止郑贵妃葬入定陵的记载是一致的。因而也印证了明朝的政治体系中,皇帝是比较憋屈的,正如《万历十五年》里说到的,连立储都受大臣们的拼死抵制,万历皇帝也是生的伟大,死的憋屈。

其次,虽然文物氧化严重,但其中展现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工艺水平,甚至是失传至今都无法复制。万历皇帝棺椁中出土的金冠是用518根直径0.2毫米的细金丝手工编织,质地均匀,疏密一致,二龙戏珠样式中的龙首、龙身、龙爪均是独立制作,但丝毫看不出焊接痕迹。织造龙袍所使用的缂丝技术失传已久。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开国之时,生活俭朴,由于缂丝工艺复杂,造价高昂,人工制作最快也只是一日一寸,制作一件缂丝长衣需要数年之久,故而朱元璋下令严禁缂丝制作服饰。直到明宣德年间,缂丝才在皇室奢侈之风下重现世间,而万历皇帝的衮服不仅由缂丝制作,且需要加上孔雀羽、真金丝线等工艺,算是无法完全复刻的绝世孤品。

与此同时,定陵开挖过程中的惨痛教训,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对于帝王陵墓保护的力度,在此之后,郭沫若提出开武则天墓时,被一口否决,并由国家做出明确指示,即“十年内不开皇陵”。

综上所述,定陵的开挖对于我国考古界和历史界是一个前车之鉴,在技术条件尚未成熟时,不应对古代陵墓进行开挖,这也是我国目前明确测定出一些帝王陵墓却不加开挖的原因,正是这个前车之鉴,也才有利于我国对于古代文物以及历史遗产的保护。

秦始皇陵为什么一直没有打开,打开以后对目前的中国会有什么帮助吗

问题一:为什么一直没有打开

1、技术不达标

发现秦始皇陵的时间是很早了,但是当时没有发掘是说技术不达标。如今过去几十年了,还是技术发展没有达标。

墓室内的环境和墓室外的差距特别的大,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墓室内几乎是真空的。文物一旦被发觉出来,除非你立刻给一个完全一样的真空环境,否则发觉出来的东西立刻会被氧化,这在之前可是有着前车之鉴。

比如说在你看来,竹简是这样的。

但是,刚刚出土的竹简应该是下面这样的,完全是一坨的状态。我们所看到的竹简其实是被放大处理的,实际上的竹简很细很细。在加上在墓中存在的时间久了,一般都是被水泡着的。如果被挖掘出来后,会是立刻脱水,然后就灰飞烟灭的状态。

而实际上,竹简被挖掘出来后,会被以下面的方式保存起来。放在蒸馏水中,被长久的保存。还比如说我们所知道的马王堆古尸,被挖出来后一直是保存在防腐的专用溶液中。

2、国家发展不需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真的将秦始皇陵挖出来需要多少钱。先不说整个挖掘出来,就先说把秦始皇陵上面的土给清掉需要多少钱。

上面这幅图是秦始皇陵,这是一座山,一座山啊。以前为了容易找到墓穴在哪,一般都会有封土,渐渐的封土也成了地位的象征,封土越高,地位越是显贵,这完全是在移山啊。

那移走了秦始皇陵上面的山,究竟是需要多少钱?秦始皇陵是56.2平方公里,封土高有74米。为了方便计算,我们暂时看作是圆锥体,那么就是14.2亿立方米土。假设将挖出来的土运到十公里以外,假设单位运费40,那么所需要的钱将近是600亿人民币。

这还只是将上面的土移走,还不算处理好里面的水银等隔绝开,还有挖掘等工作,这个简直是个耗钱的无底洞。我国是为了发展为第一要义,经济建设为中心。怎么可能会把钱财耗在这个地方上面,还不知道要需要多少年才可以挖掘完成,所以说一时半会不会去发掘的。

问题二:打开以后会对目前的中国有什么帮助吗?

怎么说哪,这个问题是喜忧参半吧,短时间内是坏处大于好处。

好处一:伴随品

随着世界奇迹之一的被曝光,很快伴随品发展太多了。比如说旅游,会带动绝大的周边的发展;除此之外,我们国家的历史研究会进一大步,毕竟这可是世界上的奇迹之一,里面的好东西太多了。

好处二:历史研究

之前也说了,秦始皇陵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史的影响太大了。是里程碑的事件,甚至可能会改变历史谜团。

坏处:经济损失太大,收不回来成本

最大的坏处是,秦始皇皇陵的发掘的损耗,是在几十年里面都不会收回来收益的。就像是建造地铁高铁一样,是个长久的收益的过程。

所以说,过去几十年里面,秦始皇陵没有被发掘,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面也不会被挖掘。除非是那个不要命的盗墓贼对皇陵有着巨大的破坏,到了不得不去发掘才可以。但是几千年过去了,还没有哪个盗墓贼成功过。假设挖掘了,对中国的好处,目前几十年内坏处大于好处。

关于挖墓式考古真的合适吗和为什么中国不建议挖墓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全真教祖师墓被专家发现,从中发掘出两件古物,让专家难以置信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2/9581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