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要评价孔子为“至圣”

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晏子一通话点透人心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司马迁为何要评价孔子为“至圣”和为什么称至圣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司马迁为何要评价孔子为“至圣”以及为什么称至圣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孔子是至圣为什么老子是老圣、大圣
  2. 司马迁为何要评价孔子为“至圣”
  3. 古代37位称圣的人
  4. 为什么孔子称为“圣人”呢

为什么孔子是至圣为什么老子是老圣、大圣

中国古代先哲王整理传承下来的治国理论只有二个,即道和德。且这个道不是一成不变的,精髓就是在《易》。

老子是百家学术之长。老子本人就是奉周典籍奔楚的毛伯得。我们毛氏在平王东迁后,在济源整理王室典籍,才有了后世流传的诗、书和周易等。诗、书、易,是我们毛氏的家学。

王子朝、毛伯得等所携带的周王室典籍,就是毛氏整理后的王室秘藏。

古代识字的人几乎很少很少的,只有王室贵族才掌握文化,诸侯国里并不藏书。没有老子散逸王室典籍,中国的文化和其他古国文明一样,早就灭绝了。现在的中国那就和印度差不多。

很多人看不到这点,以为古人都和现在人一样都识字,都拥有书籍。孔子到50岁才读到周易。孔子整理的五经,只不过是王子朝、毛伯得隐居楚地时候散逸出来的一部分。孔子没创作,只是整理而已。

孔子能称至圣,那老子称大圣一点也不过分。

司马迁为何要评价孔子为“至圣”

谢谢邀请!

孔子是我们山东曲阜人,每一个山东人都因为有这样一位圣人老乡而倍感骄傲。2500多年来,孔子一直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敬和供奉,自古以来被称为“至圣先师”,其中的“至圣”二字最早由司马迁首先提出后来则一直被沿用。直至今天,孔府每年还举办“祭孔大典”,以纪念这位中国的至圣先师,这个风俗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司马迁在著名的《史记》中首先称谓孔子为“至圣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中这样评论孔子: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在这里太史公司马迁先引用了一句孔子《诗经》里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叹为观止,宽阔的大路让人叹为行止”。

然后说,他读了孔子的书,就能想像出孔子的为人。从这句话看来,司马迁曾经亲自拜谒过孔子故地,所以他说,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

最后,他大发感慨: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结。而孔子是一介平民,却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由此,能够看出司马迁这位清高孤傲的太史公是多么地崇敬孔子呀!

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即现在的山东曲阜,是我们山东人永远的骄傲。但说起孔子的生平,他的祖籍其实不是山东。

孔子祖上显赫,不细考证,还真被他本身的光环所掩盖。追根溯源,孔子的祖先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周灭商之后,周公为安抚商朝遗老和贵族,封当时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现在的河南商丘建立宋国,继续享受殷商王族的奉禄。微子启去世后,他的弟弟微仲继位,微仲就是孔子的第十五世祖。这当然是很遥远的关系,但却说明孔子是根红苗正的正宗贵族血统。

殷商微氏一族至孔子的六世祖时,得孔姓,叫做孔父嘉,他的重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春秋时期人的姓氏很乱,有的用封地名作为姓氏,有的是皇室封批姓氏,有的却是人们的一种称谓,比如这“公孙氏“其实就是王爷的孙子的意思。这时孔子的父亲又姓叔了,暂时不去研究原因了。

孔子的家族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开始没落。当时宋国在诸侯之争中战败,叔梁纥为避战乱而举家逃迁到当时的鲁国陬邑,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他父亲当时虽然是客居他乡,但仍然官职显要,担任陬邑大夫,应该还是地方行政长官。

孔子的父亲六十六岁之时,与家中小妾颜氏在尼山“野合”而生孔子。据说孔子出生时头顶长合不好,坑坑洼洼的,故定名为“丘”,又因他的母亲在怀着他时曾到尼山祈祷,便取字为“仲尼”。这就是孔子名字的由来。

孔子的少年时代是坎坷的。他3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母亲身为小妾,不为父亲的正妻施氏所容而被逐出家门,颜氏便带孔子及另一个孩子到了现在的曲阜,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他的母亲也去世,孔子在艰难困苦中挣扎到20岁。之后,他在鲁国担任过管理仓库的官吏,耕种过农田,30岁时开始收学生举办私人学校,也就是现在在孔庙还能看看到的“杏坛”了。在他43岁时,官任鲁国大司冠,相当于那个小国的宰相,权力很大了。又过了十几年,他苦于政治斗争的艰险,觉得当官不能救国救民于水火,便又重操旧业,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开始了十几年的讲学游说之路,在这期间,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圣贤之风名扬天下。

在他70岁时,孔子结束周游列国返回鲁国,并于三年后去世。他的家乡人及弟子自愿为其守墓的人家有一百多家,后来自然地发展成为一个居民区,被称为“孔里”。

孔子主要成就

孔子之所以被司马迁称为“至圣”,并被后世神化,是因为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1、创立了先进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是很先进的教育思想。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这也是后世一千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理论依据,也为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这在今天来看也是比较先进的教育思想。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不知这是不是最早的“素质教育”思想的根源。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2、创立了严格的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这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3、创立了和谐的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这对于封建社会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是有好处的。

同时,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4、创立了完备的道德学说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概括起来说,孔子的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而孔子的这种完备思想体系成为他之后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纲领,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5、创立了科学的史学思想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6、创立了朴素的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7、创立了独特的旅游思想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后半生几乎是颠沛流离中渡过的。他从漫长的旅游生涯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并形成对旅游的独特见解。孔子的“游”主要有三种形式:游览、游学、游仕。也就是说,孔子在游中问学教学,游中求仕入仕,游中生情怡情,游中悟道传道。他的旅游行为与修学、入仕是分不开的。由此,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旅游思想,对后世的旅游业发展也有很多贡献。孔子的主要言论著作

1、主要言论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但《论语》不是孔子本人所著,而是他死后由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这部著作虽然不是孔子所著,却是孔子全部言论的合集,成为孔子思想体系的主要论著。

2、文献整理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3、诗歌创作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等诗歌。这些诗歌多载于《乐府诗集》,也有很多说法,说这些诗歌不是孔子所作,但孔子是一位乐理大师可能是不争事实,否则就没有听音乐“绕梁三日不知肉味”的典故了。

古代37位称圣的人

仓圣:仓颉;鲁圣:鲁班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史圣:司马迁;至圣:孔丘;文圣:欧阳修;亚圣:孟轲;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乐圣:李鬼年;茶圣:陆羽;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药圣:李时珍;复圣:颜回

为什么孔子称为“圣人”呢

因为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著春秋,传下了中华文化的道统,所以称为圣人。因为孔子开私学之先,首创私学,让所有人都可以上学,不管是富贵贫贱,当官的还是老百姓。孔子以前,只有当官的儿女才可以上学,老百姓的儿女是不可以上学的。孔子有教无类,不管是当官的儿女,还是老百姓的儿女,都可以上学,所以称为万世师表。

司马迁为何要评价孔子为“至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称至圣、司马迁为何要评价孔子为“至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孔子,早就把人看得透透的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237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