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导致小儿鹅口疮(小儿鹅口疮是什么菌)

哪些因素导致小儿鹅口疮 你或许真的不知道,看看育儿专家理解

今天给各位分享哪些因素导致小儿鹅口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宝宝为什么会有鹅口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宝宝患有鹅口疮怎么办
  2. 月子里的小孩为什么会长鹅口疮
  3. 什么是婴儿鹅口疮呢
  4. 哪些因素导致小儿鹅口疮

宝宝患有鹅口疮怎么办

鹅口疮是婴儿较为常见的疾病,新生儿大约1/20患鹅口疮,满月时患病率就上升到1/7,再往后患病率就逐渐下降。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这是一种真菌,属酵母菌属。这种酵母菌正常存在于人的口腔中,被免疫系统很好地控制着,如果免疫系统控制不住的话,就会出现感染。婴儿患鹅口疮的原因是它们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尤其是早产儿,患病的风险更大。婴儿多在出生过程中染上白色念珠菌,母亲有阴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话,就会把感染传给孩子。

另外,如果婴儿服用抗生素的话,也容易患鹅口疮。因为免疫系统控制白色念珠菌的办法是靠益生菌,抗生素杀死了益生菌,影响了口腔菌群的平衡,导致白色念珠菌繁殖失控。如果母亲服用抗生素的话,也有可能导致母亲的白色念珠菌繁殖失控,将白色念珠菌传给孩子。

婴儿鹅口疮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舌头上出现一层白膜,白膜也有可能出现在口腔的其他地方,这种白膜很难抹掉。很多孩子有可能对此无所谓,也有可能因为疼痛而不吃奶或者哭闹。婴儿鹅口疮通常不严重,诊断也很容易,如果肉眼确定不了,可以刮下后送实验室培养。

婴儿鹅口疮是否能够预防还不清楚,对婴儿接触的物品消毒处理,大人勤洗手。孕妇可以检查一下是否存在阴道白色念珠菌感染。

治疗婴儿鹅口疮的药物有两种,咪康唑(Miconazole)和制霉菌素(Nystatin)。每天4次,两天后可能就见效,喂奶后使用效果最好。白色念珠菌感染消失后还要继续用药两天,以预防感染复发。如果用药一周后还没有清除感染,要再次就医。

多数情况下,首选咪康唑,中国的儿科医生往往首选制霉菌素,这是不正确的。咪康唑是软膏,用干净的手指抹在感染的部位,每次只抹一点点,注意不要抹到婴儿口腔的后方,以免引起窒息。一小部分婴儿抹药后会生病,这种情况不必担心,会很快消失的。

少数情况下才首选制霉菌素,这种药是滴液,滴到患部,婴儿不会出现副作用。

如果母乳喂养的婴儿患鹅口疮,很可能会传染给母亲,造成乳头鹅口疮。在喂奶的时候会发生疼痛,有时候喂完奶还疼,乳头及其周围会很敏感、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母亲应该坚持哺乳,每次喂奶后用咪康唑涂抹乳头,下次喂奶前清理掉。即便没有出现乳头鹅口疮,在婴儿患鹅口疮之后,母亲可以用咪康唑涂抹乳头以预防感染。

月子里的小孩为什么会长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常见于婴幼儿及新生儿,因为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抵抗力较弱,各种保护屏障还没有发育完全,如果细菌一旦入侵,就很容易发病。鹅口疮的发生大多是喂养过程中消毒清洁工作没有做到位,还有就是没有纯母乳喂养采用配方奶喂养。

鹅口疮的预防

1.婴幼儿的餐具(奶瓶、勺子、小碗等等)用前用沸水蒸10~15分钟,已达到杀菌的目的,餐具要和大人的餐具分开放置。

2.母乳喂养的宝宝,目前的乳头要保持清洁,勤换内衣,接触宝宝前尽量充分吸收,因为大人身上带的细菌,大人不会发病,一旦把细菌接触给宝宝,宝宝就有可能会发病了。

3.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如果能沸水消毒尽量定期消毒。

4.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5.坚持纯母乳喂养,因为配方奶中有大量的乳糖会改变宝宝口腔的ph值,细菌容易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繁殖。母乳中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解酶等,它们会在婴儿的口腔内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细菌的感染。

什么是婴儿鹅口疮呢

鹅口疮是一种婴幼儿期常见的真菌感染的口腔感染性疾病。由于鹅口疮容易复发,因此,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家长如何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鹅口疮感染比较容易与奶瓣什么的混淆,就易于被家长延误。今天我们就再一次回答家长的问题。

什么是婴幼儿鹅口疮?其病因是什么?

顾名思义,婴幼儿鹅口疮是孩子口腔内的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后,引起的口腔黏膜附着的一种白色假膜样斑块,不易拭去的口腔炎。

前面我们已经大概地介绍了,鹅口疮实质是一种真菌即白色念珠菌的病原菌感染。那么,为什么容易在宝宝的口腔感染呢?

其实“白色念珠菌”这种真菌,容易寄生于潮湿、柔嫩的黏膜处入人的口腔、会阴部,它是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一种,据调查推荐,约60%的健康人群口腔中可检出白色念珠菌。

因此,孩子正常的情况下并不会引起鹅口疮,只有在口腔清洁不够、营养不良、其他感染、母亲感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这种真菌就会找上孩子的口腔进行侵袭。

那么宝宝鹅口疮有什么特征呢?

口腔黏膜白色的膜性斑块、不易拭去,剥去膜表面其基底部可见渗血;而奶瓣一般稍加擦拭,白膜就会自然消失,这是与“奶瓣”最大的区别。

鹅口疮易发生在颊黏膜、腭、舌体及舌面或口咽部,口腔黏膜可见乳白色膜性斑块,形似奶块,不易拭去,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一般我们用棉签或湿纱布条擦拭来分辨奶块和鹅口疮。

宝宝鹅口疮如何处理?

1、清洁口腔:白色念珠菌好酸怕碱,发生鹅口疮后,可用温开水稀释小苏打后清洁口腔,一日3~4次反复清洗。

2、抗真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真菌药制霉菌素涂擦在口腔创面上,一日4次,连续7-14日。

3、加强营养支持:有了鹅口疮后,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补充,增加营养、修复黏膜,并加强喂养,尤其是母乳喂养。

如何预防婴儿鹅口疮?

1、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哺乳后都应该清洁口腔,通常家长可以用消毒棉签或纱布条、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洁一次。其餐具要每日清洗消毒、独立放置。不易轻易亲宝宝的嘴。

2、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头、乳晕,每次抱孩子前先洗手。一旦乳头皲裂感染用药,应该与哺乳时间间隔开来,哺乳前将乳头再次清洗干净。

3、阴试分娩的孕妇,注意霉菌性阴道炎的预防,配合医生积极治疗,避免感染宝宝。

4、宝宝出生后要注意加强喂养,保证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哪些因素导致小儿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胎龄越小、体重越小患病率越高。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其IgG水平较足月新生儿低,更易成为易感人群。同时新生儿胎龄和体重从侧面反应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生长发育情况,胎龄小、体重低生长发育差,成熟度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更易于感染。

住院时间越长,鹅口疮的发生率越高,这可能跟医院侵入性操作和医源性交叉感染有关。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各种留置通路的建立都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增加了感染机会。

母乳喂养的鹅口疮发生率低于人工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念珠菌检出率比奶瓶喂养者低,可能是由于母乳清洁、未被污染,且含有非特异性抗真菌物质,如溶菌酶、白细胞、乳铁蛋白及分泌型IgA等。

另外使用了抗生素后,更容易感染鹅口疮,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抑制普通细菌生长,尤其是某些可以产生抗念珠菌物质的革兰阴性菌被抑制,真菌生长缺乏生存竞争,造成真菌的过度繁殖,引起局部黏膜甚至通过受损的呼吸道黏膜引起全身的真菌感染。

关于哪些因素导致小儿鹅口疮和宝宝为什么会有鹅口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手足口病患者总是出汗怎么办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891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