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在工地敲诈勒索怎么处理(回民敲诈工地方法有没有专管这事的)

运城盐湖警方侦破两个假记者团伙敲诈勒索案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回族人在工地敲诈勒索怎么处理的一些知识点,和回民为什么敢工地敲诈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回族人在工地敲诈勒索怎么处理
  2. 为什么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3. #应许之地#犹太人的国家为什么叫以色列

回族人在工地敲诈勒索怎么处理

建议尽快报警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什么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1881年,70岁的左宗棠娶了17岁的小妾。成亲当晚,小妾嫌弃不已,左公仅用一招,就让小妾死心塌地,从此心甘情愿跟着左宗棠!

两年前,章怡带着全家人的期望,以宫女的身份,进入紫禁城,她凭借少有的机智和才华,成了慈禧太后身边数一数二的大红人。

原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朝一日能到皇帝身边,受宠封妃,谁知左大帅西征凯旋归来,慈禧太后竟把她作为奖赏,赐给了年届70岁的左宗棠为妾!

章怡满心不愿:左帅的年龄都能当她爷爷了!可是太后赐婚,她不敢、也不能拒绝。

成亲当晚,左宗棠看着娇小可人的章怡,面露不忍地说:“这桩婚事,本是太后的恩旨,可我心里明白,跟了我,会耽误你一辈子。等过些年,太后忘了这事,我会做主,再给你寻一门好人家。眼下,你不用到我房里伺候,只当是我家的丫头吧。”

章怡惊愕不已,想不到一向雷厉风行的左宗棠,私下竟是这般体恤下人。

自此,章怡心中存了一份感激,对左宗棠的饮食起居更加用心照顾,就连日常军政大事,也积极献言献策。

英雄虽然迟暮,但正气犹存、佳人在侧,小说家们为左宗棠的晚年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

可在正史的记载中,此时,左宗棠的身边只有一位跟随多年的妾室张氏,且年老多病,左宗棠自己也深受眼疾之苦,双眼几近失明,可这丝毫不影响左宗棠的拳拳报国之心。

直到四年后,左宗棠在福州抱憾而终,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大清的朝廷和国土。

翻开晚清的历史,满篇记载的不是对洋人割地,就是对洋人赔款,当权者昏庸,大臣们无能,整个神州大地一片衰落之气。

而公然敢和洋人叫板的左宗棠,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异类。

一、屡试不第,弃文从武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一向自命不凡,20岁就高中举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

可自此之后,左宗棠的科考之路就算到头了,他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一连三次名落孙山。

失望之余,左宗棠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弃考、回乡教书。

这之后的14年里,左宗棠时刻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勉,不再埋首于四书五经,开始遍览群书,通读兵法,研究经济、水利。

从此,这世上少了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俗儒,而多了一位经世致用的实干家。

随着才干的日益增长,落魄举人左宗棠也名声大噪,机会就这么不经意间降临了。

1838年,左宗棠26岁,两江总督陶澍主动提出要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并赠言:“君他日功名,定在老夫之上”;

1849年,左宗棠37岁,云贵总督林则徐与之秉烛夜谈,顿时"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并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倾囊相赠;

1852年,左宗棠40岁,适逢太平军围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力邀他出山担任幕僚,并将湖南全省的军政大权悉数托付,左宗棠开始弃文从武,“昼夜调军食,治文书",最终不辱使命、一战成名,大挫了太平军的锐气;

1854年,左宗棠42岁,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对他依然信任有加、言听计从,此时左宗棠名义上是幕僚,但代行的却是巡抚实权。

在他的治理下,湖南"内清四境、外援五省",成了为大清力挽狂澜的一个重要省份,以致工部尚书潘祖荫发出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千古一叹!

1860年,左宗棠48岁,当时太平军已攻破江南大营,危难之际,左宗棠紧急受命,自行招募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肃清了江浙一带的太平军,这就是湘军中相对独立的“楚军”。

自此,左宗棠完成了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在短短的四年中,他从一个没有品级的幕僚,升任四品闲官,又一路高升为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受封二等恪靖伯,后又晋封为二等恪靖侯。

1866年,左宗棠54岁,在切身体会到洋人的船坚炮利后,他上疏请奏,希望朝廷在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因为“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要发展自主核心技术!

15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努力践行着这句话。

这,就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眼光!

一年后,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创始人”左宗棠却早已接过陕甘总督的大印、转战西北。

当时,陕西有捻军起义,甘肃有回民起义,然而,这一切对左宗棠来说,还不是最难的。

要平定陕甘之乱,少不了地方官兵的支持,可由于左宗棠与剿捻钦差大臣李鸿章不和,地方大员无人肯出兵相助,朝中大臣也处处掣肘,左宗棠举步维艰,只能对捻军围而不打,放任捻军进入河南、直隶等地,一时间,京师告急,慈禧震怒。

一天之内,朝中发出了几十封革职诏书,左宗棠一雪前耻,最终在曾国藩的调解下,和李鸿章联手,剿灭了捻军。

三年后,左宗棠又率军大举进攻甘肃,收复了肃州,陕甘回变彻底结束。

不久,左宗棠补授正一品东阁大学士,正式进入朝廷中枢,然而,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是高官厚禄,还有一场规模更大、更残酷的战争。

二、一力主战,收复新疆

1874年12月,朝中又起纷争。

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一封奏折,直接让朝中大臣炸了锅: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帝倾全国之力,收回新疆,也不过徒增百万开支。依老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元气无伤,不如不收回,省下银子,建设东南海防的好。”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李鸿章全集》

此时,李鸿章刚和日本签订完《天津专条》,合约里不仅将日军入侵台湾,说成是“保民义举”,还主动赔偿给对方50万两白银。

奇耻大辱啊!

李鸿章很憋屈,但他心里明白,就凭自己手里那几条老掉牙的战舰,日军一旦北上,他就是拼了老命,也没法保卫京畿之地的安全,所以,为了以防后患,他希望朝廷能多购买军舰、加强东南海防。

可此时的西北也不太平,不仅中亚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趁陕甘之乱,霸占了南疆,沙俄也趁火打劫、出兵强占了伊犁,陕甘总督左宗棠义愤填膺,早就跃跃欲试,想要进军新疆、讨回伊犁了。

所以,在听到李鸿章建议朝廷放弃新疆时,左宗棠立即火冒三丈,反唇相讥道:

“李中堂此言差矣!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更是惊人,所谓赤地千里,实为沃野千里!”

紧接着,左宗棠话锋一转,开始阐述新疆的战略意义:

“想保卫京师,必须保住蒙古,而要保住蒙古,必须守住新疆。新疆一旦被弃,英俄等国必然得寸进尺,到那时,我西北边疆群狼环伺,将永无安宁之日。”

“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李鸿章全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原本,海防与塞防,二者并重,并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可当时清政府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朝廷权衡之下,只能有所取舍,说到底,这场争论的根源,不在于观念,而在于银子啊!

最终,慈禧考虑到京师的安全,决定采纳左宗棠的意见。

1875年,清政府正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新疆军务,年已64岁的左宗棠,再一次披挂上阵、剑指西北。

大军出征前,左宗棠认真分析了新疆的实情和地形,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原则。

所谓“先北后南”,就是大军先夺取北部的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再攻占吐鲁番、打开通往南疆的门户,最后全力以赴,一举收复南疆;

而“缓进速战”,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双方一旦交战,兵、粮、饷、运必须全都跟上。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为了保证战斗力,左宗棠将西北军不断裁撤,最后筛选出了6万精兵;

为了保证粮食的供应,左宗棠日夜督促,终于在大军开拔前,筹集了4000万斤粮食;

为了将士们的饷银能按时足额发放,左宗棠特意向朝廷申报了1000万两白银。

当时清政府入不敷出,但还是咬着牙给左宗棠下了一纸诏书:

“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眼下粮食有了,钱也到位了,左宗棠随即购买了最先进的洋枪、洋炮,把6万精兵武装到了牙齿。

1876年5月,左宗棠万事俱备,遂率领全军正式向新疆进发,出发前,他命人打造了一口棺材,并当众立下军令状:“新疆不复,此躯捐国”!

雄关漫道,魏巍河山。

2000年前,冠军侯霍去病饮马瀚海、封狼居胥,是何其威武!

如今,边疆不稳、列强环伺,一位倔强的湖南老人又一次踏上了河西走廊,此时,他的信念一如当年的冠军侯:国家领土,寸尺不能让人!

在左宗棠的运筹帷幄和广大将士的英勇奋战下,整个战斗进行得毫无悬念——阿古柏的部队一触即溃,接连战败。

一年半后,左宗棠终于率部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全部失地。

消息传到京师,人人都称赞左宗棠用兵如神,只有左宗棠自己知道,西征途中的每一步,走得有多么艰难。

大军出征前,妻子周氏曾写信给左宗棠,劝他不要太过拼命,可左宗棠不以为然,回信驳斥道:“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些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此时,左宗棠已经66岁高龄,早就到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纪,可他心中始终记挂着一个地方,那就是——被沙俄趁乱占去的伊犁。

三、抬棺上阵,坐镇哈密

1871年,沙俄占据伊犁时,曾大言不惭地照会清政府:“我们目前只是代为管理伊犁,什么时候你们能收回乌鲁木齐等新疆重镇,我们就归还伊犁。”

在沙俄看来,清政府想打败阿古柏、夺回北疆,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左宗棠没打招呼就来了,他不仅率军夺回了北疆,还收复了南疆!

本该履行承诺之际,沙俄却扮起了无赖,不管你怎么说,人家就是拒不归还伊犁。

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得派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谈判。

也许是伏特加喝多了,又或者是西伯利亚的北风吹傻了,崇厚到了俄国之后,未经批准,就擅自与对方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不仅把26万多平方公里的伊犁拱手让人,还很大方地要赔偿对方200多万两白银。

更奇葩的是,崇厚签完约,竟大摇大摆地回来了。

崇厚一到京师,朝野上下骂声不绝,左宗棠更是怒不可遏:仗还没打,就割地、赔款,我大清威信何在?

但和约已经签了,怎么办?左宗棠一拍桌子:重新谈!重新签!

一年后,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奉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可重新议约,谈何容易?为了给曾纪泽增加谈判的砝码,时年69岁的左宗棠,再次上奏,请军出征:“如沙皇一意孤行,应诉诸武力。臣虽不才,愿当此任!”

落日余晖在,黄沙漫卷天。

曾纪泽在异国他乡唇枪舌战,左宗棠坐镇哈密,屯兵四万。

曾纪泽的身后,站着以身许国的左宗棠,可左宗棠的身后,只有一口漆黑的棺材,常年征战四方,左宗棠的身体早已是强弩之末,可为了要回伊犁,左宗棠必须再次抬棺出征!

1881年,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清廷收回了伊犁九城和大部分领土,但也做出了巨大让步,允许沙俄占据部分土地,同时,赔款也增加到了500万两。

尽管如此,较之前的条约来说,这已经算是弱国外交的胜利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果没有左宗棠的誓死相护,哪有我们今天160多万公里的新疆省!

四、中法之战,抱憾而终

1884年12月,72岁的左宗棠又一次临危受命,出任钦差大臣、南下福建。

当时,中法两国已不宣而战,战火已由越南境内延伸到了中国东南沿海,驻扎在福建马尾的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基隆也一度落入法军手中,形势万分危急!

朝中主和派以李鸿章为首,又一次站了出来:

“现在中法和谈,失去的仅仅是越南这个藩属国,如果再打下去,恐怕边境难以安定,那时想不赔款都难,与其兵连祸结、更生变乱,不如丢卒保车、图个安稳啊!”

左宗棠向来与李鸿章政见不和,他很看不惯李鸿章一味求和的做派:

“李少荃这人就知道和,就知道在洋人面前低声下气。殊不知磕头磕不来和平,你没有战的本钱,也就没有和的本钱,如果一味赔笑脸,那只会让对手也看不起你。”

左宗棠刚到福州,就扬眉吐气了一把。

当天,守军匆忙来报,一艘法国军舰正往闽江入海口驶来,左宗棠闻言,并不惊慌:“只管放它进来!”

当法舰旁若无人行驶到长门山下时,左宗棠突然下令:“火炮全部上膛,给我狠狠地打!”

一时间万炮齐发,法舰被打得晕头转向、千疮百孔,只得开足马力,仓皇逃窜。

这之后,左宗棠在东南沿海积极布防,并组成了“恪靖军”分别东援台湾、坚守广西门户。

次年3月,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夺回了谅山。

就在左宗棠打算乘胜追击时,朝廷突然下令:“前线各部悉数撤军”,中法恢复和谈。

1885年6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清政府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任由法国占领,自此,中国的西南门户洞开,清政府逐渐滑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消息传到衙署,病重的左宗棠痛骂不止:“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啊!“

9月5日,左宗棠突然咳血不止、病逝于福州,临终前,他依然愤懑不已:

“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

左宗棠走了,一个敢真刀真枪和洋人叫板的时代也结束了。

总结:

左宗棠一生仰慕诸葛亮,常以"今亮"自称,时人也常以诸葛亮比之。

鲁迅先生曾评价:“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左宗棠身有硬骨,心有谋略,不仅想做事、能做事,而且还能做成事,这样的人,不就是当今诸葛亮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厦将倾,英雄柱赖其间。

有人说:左宗棠是晚清的最后一块硬骨头。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敌人,无论对方的枪炮有多强,左宗棠始终铁骨铮铮,他的回应只有一个字——打!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

也有人说,如果让左宗棠取代李鸿章,估计晚清的结局会是另一个样子。

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左宗棠敢战、能战,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脾气太臭,对看不惯的人,一言不合就开骂,人送外号“左骡子”,在官场上,左宗棠得罪的人不计其数,如果不是远离朝廷,左宗棠想做成事,是何其困难?!

可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像左宗棠这样不通人情的硬骨头,不是吗?

#应许之地#犹太人的国家为什么叫以色列

六十几年来,以色列打了7场较大的战争,这七场大的战争死亡的人数也就是2万多人,并不是很多,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第一次中东战争

但有时候,以色列全境都要拉响警铃,所有人停下工作,开车的人也要在马路边停下来,向战争中死去的士兵默哀。

以色列目前75%是犹太人,21%是阿拉伯人,其他的4%是其他的种族的人。现在以色列是800万人,在1948年建国初期只有60万人。很显然这是一个移民国家,整个国土面积不大,2.2万平方公里。

整个以色列地区没有什么矿产,但大部分都是可耕种的土地。这些土地以前绝大多数都是盐碱地,在过去几十年这些土地相当于被以色列人洗了一遍,现在97%的土地都是可耕种的了。

以色列的高科技灌溉系统

以色列的水资源非常匮乏,50%都是经过海水淡化来使用的。

先进的以色列灌溉技术

以色列先进农业

如果用几句话来总结以色列的话,那就是一片土地、两个民族(犹太族和阿拉伯族)、三大宗教圣地(这三大宗教就是最早的犹太教、后来的基督教和再后来的伊斯兰教)。

耶路撒冷

三大宗教的发源地都是在一片土地上,确实是非常神奇。如果人们去过耶路撒冷,就能体会到这个圣地对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么我们对今天的巴以冲突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了。

犹太人的颠沛史

犹太人大概在2000多年前被罗马人驱逐之后,就小而分散地居住在世界各地。在1900年左右,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只有5万人左右,占全球所有犹太人的不到1%,因为那时犹太人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现在以色列是800万人,占到全球犹太人总数的一半左右,剩下还有六七百万人生活在美国,还有一部分是生活在欧洲和亚洲。

在奥斯曼帝国解体前,这片土地是被奥斯曼人统治的。1920至1948年,英国成为了托管国。在托管期间,英国政府承诺在巴勒斯坦地区,给犹太人建立一个家园,主要是英国有很多富有的犹太人家族在支持犹太人复国的思想,主要是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一个原因是英国当时考虑这样他们就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来管理这个地区。

1945年6月15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幸存者抵达海法时遭到英国托管政府逮捕。

过去60年里面,以色列的经济总账翻了50倍,平均7%的增长率。连续60年增长,是一个奇迹。

以色列是一个创新的国度,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它是全球创业密度最高的地方。每年都有几千家新设的公司,平均几百个人就开一家公司,这个密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其次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量几乎超过了欧洲的总和,仅次于美国、中国和加拿大。

今天,全球顶尖企业,包括英特尔、IBM、微软、惠普、雅虎、Google、升阳微系统,在以色列都有研发中心。在纳斯达克挂牌的以色列企业数目仅次于美国,超过75家,包括全球最大学名药厂Teva,和以色列最大企业、全球网路保全产品巨擘CheckPoint软体科技公司,以及著名的国防承包商Elbit系统。

如此发达的科技实力,得益于以色列是个非常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的读书量可能也是最高的全球,每人平均每年要读67本书,绝对排世界第一,中国大概人均不到2本书。

对于以色列的整个生态环境来讲,处在在战争的阴影之下,整个国家都处在危机感中,因此勇气和科技是存活的关键,因为四周都是敌对国。北面是黎巴嫩和叙利亚,南面是埃及和约旦,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危机感非常强。以色列的人口数量和拥有武器的数量和敌对国相比是非常少的,所有只能以质量取胜,靠科技创新,武器先进,战斗力强。

以色列空军

以色列——移民之国

此外,以色列是个移民的国家,1900年只有5万人,1948年建国时也只有60万人,现在大概是800多万人,这800万人来自于全球90来个国家,所以,以色列有一个制度,欢迎全世界各地犹太人来以色列,只要你来马上就给你国籍。

1990年前后,受苏联解体影响,大批苏联裔犹太人向以色列移民。以色列再次派出专机迎接前来定居的犹太人。大量的法拉沙移民和前苏联犹太移民的到来,使得以色列人口在短短3年间增加了10%。

1989年以后移居以色列的苏联犹太人中,有近万名科学家和5万名工程师,其中许多人立即在以色列找到了能发挥专长的工作。大量的外裔移民并没有成为以色列政府的负担,相反,以色列的人均消费率和GNP的增长率分别从1982-1986年的2.4%和3.0%增长到1993-1997年的3.7%和4.9%。

关于回族人在工地敲诈勒索怎么处理和回民为什么敢工地敲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寻衅滋事 敲诈勒索 强迫交易 禹州一14人恶势力犯罪集团被端掉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k.oku6.com/14/131773.html

相关推荐